欢迎来到泸州老窖天府中学
首页 >  师资建设  >  校本研训
从物理知识结构特点谈教学思想的形成
来源:泸州老窖天府中学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6-03-12 16:25:35

从物理知识结构特点谈教学思想的形成

四川省泸州市泸州老窖天府中学  成荣

摘要:通过对物理知识结构特点的分析,通过对教材编写的分类分析,根据学生学习认知水平发展的规律,结合高一各阶段物理学习的知识内容,在物理教学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,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,使学生轻松学习和快乐学习,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长。

关键词:物理  结构  教学  思想  形成

一、教材编写特点

1.第一章 力

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物理的学习,对力有了初步的认识,有了匀速运动时物体受二力平衡的知识,进入高中学习后,在高中开始学习《第一章  力》,应该很容易接受。在《第一章  力》中先讲述力的基本概念,在学习了重力、弹力、摩擦力之后,知道物体受了这些力后,学生就会思考,这些力对物体有什么作用,怎样作用?然后紧紧抓住力的作用效果。紧接着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,就是力的处理,从而在力的分析处理中提出矢量概念。这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接受能力。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时,就给学生牢固树立矢量意识,这是我们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必须首先强调的。因为,在高中物理学习中,学习的物理量就只有两个量,矢量和标量。在学习新的概念时,首先明确谁是矢量、谁是标量,因为矢量的运算有别于数学中简单的数学运算,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物理量的认识和理解。方向问题往往是学生在解答题时,最容易搞错和忘掉的地方。所以一开始学习物理,就形成和强调第一个意识——“矢量与标量”。

2.第二章 直线运动

在《第二章 直线运动》中讲述运动的基本概念,学习的是直线运动。在这一章中又该树立“运动过程和运动状态”的意识。而在以后的学习中,甚至整个高中阶段,就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过程和运动状态,加强运动过程和运动状态意识的树立,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。分析运动过程,就画出运动过程图,然后抓住运动状态,寻找过程量与状态量之间的关系,根据运动规律建立方程。同样,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状态,过程对应着状态的变化。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很多定理和规律,表达式的左边是过程量,右边是状态量的变化。所以在第二章《直线运动》的教学中加强树立第二个意识——“过程与状态”

同时,在第二章的教学中,还应树立第三个意识——“定义与决定”。在物理学习中,有很多物理公式,而有些公式是定义的。如速度,就是为了描述运动的快慢,才引入速度这一概念。通过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和公式,是不能推导得出的,所以就没有成正比和成反比的说法,而且适用于任何情况。就如一个人的姓名是定义的,在任何地方都适用。而决定式是通过定义式变形或通过物理规律总结出来的,在应用过程中,就应该满足一定的适用条件。如是电阻的定义式,而则叫欧姆定律。在教学中,加强“定义与决定”的意识的树立,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物理公式、应用好物理公式。同时,引入这些物理量,我们还要树立第四个意识——“意义与作用”。

进一步明确这些概念的“意义与作用”,每定义一个物理量,就应明确定义这个物理量的意义,知道其作用,为什么要定义这个物理量。如定义“位移”,就是要描述在某一方向的位置变化;定义“加速度”不是描述速度的变化,而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,而且还反映出速度变化的方向。

在第二章的学习中,通过学习图像,通过物体做直线运动,用图像能很好地反映引入位移的重要性,把重复的线段,停顿的时间段等,通过图像很好地表示出来。让学生学会将物体实际运动的情况,上升到理论上又是怎样一种情况。图像还能反映出物体怎样运动,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,并通过图像反映位移的变化量。学习质点概念,理解通过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,忽略次要的,抓住主要的。不仅物体可以看着质点,而且有时物体还可不计重力,不计空气阻力等,从而树立第五个意识——“理论与实际”

3.第三章 牛顿运动定律

在学习了第一章和第二章以后,学习《第三章  牛顿运动定律》中,通过对牛顿三大定律的学习,树立第六个意识——“规律与运用”。物理学家们通过对生产生活实际的研究,总结出了物理规律。我们就要通过对物理规律的学习,学会运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。正体现了物理从生活中来,又回到生活中去的思想。

在第三章《牛顿运动定律》的超重与失重学习中,树立第七个意识——“本质与现象”。认清物理本质,搞清物理原理,透过物理现象看本质。超重和失重,并不是物体的重力增加或减少了,而是表现出物体对悬挂物或支持物的作用力增大或减小了。

4.第四章 物体的平衡

通过学生学习的深入和学生能力的发展,在学习物体平衡这一章时,从二力平衡到三力平衡,然后到多力平衡;从悬挂物体到斜面物体,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“归纳与总结”,树立第八个意识——“归纳与总结”

通过练习和测试,以及习题量的增多,解题方法也逐渐增多。如函数分析法、几何图解法、参考圆解法、相似比例法、整体与隔离法、合成分解法、对称法、图像法、假设法、特值法等等,让学生树立第九个意识——“方法与技巧”

通过对试题的不断变化,对典型题的归纳分析,最后上升到试题的发展,让学生试探着在老师的指导下改编题,直至命题,从而树立第十个意识—— “变化与发展”

5.第五章 曲线运动  第六章 万有引力定律

在学习《第五章 曲线运动》和《第六章 万有引力定律》时,学生难于理解曲线运动中的离心运动和近心运动,以及卫星的临界状态和变轨问题。这时更要充分加强理解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”这一物理核心。要想改变自己的现状,我们要借助外力来改变。实际上通过对前三章的学习,我们已经明确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”这一物理核心。我认为,通俗地说:“物理,物理,就是研究物体的一门理论。”“力学,力学,就是从力开始学。”如果做题不画物体受力分析图,那叫什么力学;如果不分析物体运动过程,那叫什么物理。所以,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,是我们在高一教学中要解决的当务之急。给学生树立首先确定“研究对象”,然后对它进行“受力分析”,搞清它的“运动过程”,抓住它的“运动状态”,根据“物理规律”建立方程求解这一解题习惯和学习习惯。

6.第七章 机械能

通过对《第七章 机械能》的学习,在教学中我们又该明确“能量守恒”这一重要的物理思想。学习功的概念,加强认识矢量与标量的关系,加强对矢量的正负和标量的正负的认识。即功的正负,重力势能的正负,动能的非负,机械能的正负,以及重力势能、动能和机械能的变化的正负。只有这样,学生才能很好理解动能定理,机械能守恒定律,功能原理这三大规律,同时紧紧围绕能量守恒这一重要思想来学习和解决问题。

二、物理教学思想

1.矢量与标量

物理学习所学的物理量就只有两个量,矢量和标量。一开始学习的时候,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这个物理量是矢量还是标量。养成习惯,树立矢量意识。特别是矢量的运算,以及矢量的方向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,物理有时难就难在方向问题上。

2.过程与状态

物理就讲两个东西,过程和状态。定理、定律就是过程量与状态量变化之间的关系。

3.定义与决定

为了解决问题,物理学家们定义了很多定义式,而且为了纪念和表彰他们对物理学的贡献,用他们姓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这个物理量的单位。

4.意义与作用

每学一个物理量,就应明确这个物理量的意义,知道其作用,为什么要定义这个物理量。

5.理论与实际

实际的物体运动情景与物理理论的联系,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。

6.规律与运用

学会应用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,在运用过程中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。

7.本质与现象

认清物理本质,搞清物理原理,透过物理现象看本质,紧紧抓住物理原理。试题可以千变万化,物理原理却始终不变。

8.归纳与总结

成绩提高的过程就是少犯错误,要善于归纳。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的过程,要善于总结。试题收集,包含正确解法,错误之处,要害之点。逐渐学会明确试题的易错点,突破试题的障碍点,抓住试题的关键点。

9.方法与技巧

通过学习,逐渐掌握各种解题方法,掌握一定的技巧,做到一题多解,触类旁通,提高解题速度与正确率。

10.变化与发展

出题是一块“试金石”,分析典型试题,分析高考试题,做到一题多变,举一反三。

总之,在物理教学中,教师始终加强树立“十大”意识,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,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。紧紧抓住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”这“一大”核心,紧紧围绕“能量守恒”这“一大”重要的物理思想,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。使学生轻松学习和快乐学习,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长,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

Baidu
map